高雄大學 應用經濟系 劉志成 老師 #分組討論 #Google meet #Jamboard
進行遠距同步教學時,老師就像是身兼導播與場務的談話性節目主持人。一下要針對議題做說明,一下要提出見解,又要注意是否有觀眾call in,還要隨時call out,抓住收視率。
對於遠距教學完全是新手,在這裡跟各位分享我在這學期第一天遠距教學的狀況與想法,如果能獲得各位的回饋,勢必能夠上的更加得心應手。
2021年的疫情來的太急,在心理還來不及準備之下,學校已經宣布全面進入遠距教學的狀態。所幸,教發中心提供了極好的後援,在教學工具與互動技巧上提供了很多幫助,讓遠距教學新手能夠很快的上手。
受到學思達教學的影響,這個學期的教學將過去單向講述的課堂逐漸改變為更著重學生自學的課堂,期望讓學生在自學、思考、討論、表達與統整的循環中,看到自己的成長。這樣的教學轉變,在能夠與學生面對面接觸,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況下,已經令人膽戰。如果必須透過遠距教學,該如何維持學生的學習狀況?光是想到這裡,便開始猶豫是否要回到單向式講述的課堂了。
在遠距同步教學正式上線前的周末,心裡不斷的排演課程應該如何進行―如何進行分組討論?如何讓學生將討論結果呈現?如何針對學生的學習給予回饋、總結?週日早上趕緊參加鄭孟玉老師教授如何使用Google meet進行課程的初階教學,學著、學著,慢慢地有了個底。
5月17日當學生一個個上線之後,首先利用Line建立了班級的大群組,也建立了班級中原來各分組的小群組。然後,說明Google meet版面上的各項功能,請同學透過在Google meet舉手、文字訊息回應等方式,表達對於先前的各項說明是否清楚,並且提問與回應,確定學生熟悉Google meet的操作。最後,逐步示範如何利用Google meet中的Jamboard進行討論回應。以上的動作完成,一切準備就緒,準備正式上課囉。
進行遠距同步教學時,老師就像是身兼導播與場務的談話性節目主持人。一下要針對議題做說明,一下要提出見解,又要注意是否有觀眾call in,還要隨時call out,抓住收視率。
與實體課程相比較,在遠距教學中,學生的周圍有更多的外在誘惑,因此在課程進行設計中,穿插一些學習活動,讓學生在不同的任務間轉移,除了可以增加課程的趣味之外,也能夠幫助學生在活動移轉間,將專注力保留在課程中。
第一單元,評估政策優劣的準則一:
經濟效率。首先請學生利用5分鐘的時間,閱讀學習單上提供的資訊,然後花3分鐘的時間思考學習單上的第一個問題,並且在Jamboard上利用便利貼,分享自己的想法(同時寫上自己的姓名學號)。當每一個學生分享完成,便在Jamboard上將學生的想法一一分類、整理,並且將資訊統整與問題連結。
在這個活動中,可以看到學生在自學之後,如何應用文本的資訊思考問題。透過學生在Jamboard上分享的文字,除了讓學生看見關鍵概念一次又一次的重複,加深印象之外,也同時進行訊息的統整,深化概念與問題的連結。
第二單元,評估政策優劣的準則二:
成本效率。首先請學生利用5分鐘的時間,閱讀學習單上提供的資訊,然後花10分鐘的時間自己思考學習單上的第二個問題,再給予各組15分鐘的時間利用個別的Line小群組進行討論後,各組將這個大題的3個子題答案,分別張貼於Jamboard的3頁白板上(同時寫上各組的編號)。
這個課程活動的目的在於:透過例題推算的過程,讓學生自行檢視對於經濟效率與成本效率概念的掌握度。由於這個問題較為繁瑣,所以讓學生自己嘗試過後,再利用個別的Line小群組進行討論,可以看見學生在群組中的互動不斷在激發同組同學共學的動力。
從各小群組訊息累積的速度,可以看見各群組的共學氣氛,也可以看見各群組學習的樂趣。我會在每一個小群組中,閱讀每一條訊息,期待同學之間的討論,能夠解決概念不清楚的疑惑,也樂見同學能夠大方地分享自己對於概念的體會。其實學生對於課程中涵蓋的概念的掌握程度,在他們的群組討論過程中,可以大致觀察出來。當許多組同時出現類似的疑惑時,透過Google meet的麥克風在概念不清楚的地方加以說明,就可以讓學生繼續嘗試著應用概念思考問題,然後等待學生突破僵局就可以了。
在第一天的課程即將結束時,特地請學生再一次利用Jamboard表達關於當天遠距教學的想法(雖然沒有要求,同學還是寫了自己的姓名及學號)。當天學生在群組中討論的情況,其實是比在實體課堂中更加熱烈的。或許學生早已經習慣了課堂的自學、思考、討論、表達與老師統整的學習循環,只是這些活動現在必須透過線上的課程設計進行。很安慰的是,看見學生回應,跟平常在教室上課一樣活躍,讓身為老師的我,著實感到欣慰。
▲學生在JAMBOARD上將想法貼在便利貼上討論。
▲將班上學生經由LINE群組分組討論,環經6 討論情形。